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简介

发布日期:2020-11-25

1.学科基本情况

本学科创建于 1946年,是我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83年获博士点授权,2000年获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2007年获批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全国共三个),2016年获批国防特色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两个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学科方向

(1)船舶水动力研究与船型开发;(2)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安全与可靠性;(3)船舶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研发;(4)船用发动机监测诊断与智能控制;(5)船舶动力系统性能优化与节能环保。

3.特色优势

(1)长期坚守内河船舶研究

70余年来坚守内河船舶领域,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内河航运发展需求,形成覆盖内河船舶基础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的人才队伍和装备,为我国内河航运做出了重要贡献。

(2)人才培养规模列全国前茅

目前每年培养本科和研究生逾 800人,就业覆盖船厂、设计院所等行业全领域,培养了院士、船舶设计大师、企事业单位总裁以及一批坚守行业一线的骨干力量。

(3)坚持服务国防装备建设

拥有高性能舰船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船舶设计与制造、轮机工程两个国防特色学科,承担大量国防基础和共性技术研究,参与系列主要舰船型号关键技术攻关。

(4)国际化建设成效显著

通过“高性能船舶关键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智能船舶与航运安全国际领军人才培养项目”、“智能航运与海事安全示范型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武汉理工大学-南安普顿大学高性能船舶技术联合中心”等开展广泛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合作。

4.人才培养目标

以培养“引领科技前沿、引领行业发展、引领区域发展”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人才为目标,站在高等教育发展前沿,以多学科交融、产学研结合、国际化协同办学为途径,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社会责任感强”的高级专业人才。

5.生源情况

本学科生源充足,考生主要来自武汉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院校。

6.国内外影响

本学科是我国船海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担任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评议组2-8届成员,是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船舶力学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在工信部高技术船舶3 个专家组担任委员。

本学科是国际船舶拖曳水池会议(ITTC)成员单位,有4 位教师先后担任专家委员;有4 名教师现任ISSC 委员;通过连续两届实施“111学科引智计划”,与南安普顿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建立了联合研究中心,被英国焊接研究所(TWI)国家结构完整性研究中心接受为学术伙伴;担任本学科战略科学家的Price 院士、Pedersen院士和吴有生院士均为船海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