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至15日,武汉理工大学船海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青力青为共建美丽新村”社会实践队携手孝感市西河镇中心小学开展“‘青’力‘船’承‘河’‘海’相依”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学科专业特色,组织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科普性、趣味性并存的“理·研”创新实验小课堂。
活动首日,“折纸帆船”课程拉开序幕。实践队员们从对日常生活中的“乌篷船”、“小帆船”等相关知识的讲解,引入基础折纸技巧,耐心讲解帆船的结构原理与航行逻辑,孩子们从纸张翻折间的专注投入,到一只只形态各异的纸帆船逐渐成型,稚嫩的脸庞上写满成就感,对船舶知识的好奇与向往悄然萌芽。
次日,实践队开展“积木搭桥”课程,聚焦工程思维的培养。实践队员们提出“如何用有限积木搭建承重桥梁”的问题,引导孩子们深入思考。孩子们在不断试错中优化结构,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体会到了团队协作与工程设计的严谨性。
第三天的“物理小实验”课程让科学原理变得触手可及。老师们通过演示“‘沉与浮’小实验”、“‘一飞冲天’的乒乓球”趣味实验,将浮力等抽象概念转化为直观现象。有些同学指出:“原来一张薄薄的纸竟然可以承受这么重的物体呀!”。孩子们在“做中学、学中思”的氛围里,对物理世界的认知更加清晰。
随着课程深入,第四天的“立体船模拼图”课程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空间想象力。发放立体船舶拼图材料后,从平面图纸到立体模型,孩子们在一步步组装中熟悉船体构造,并主动向老师请教船舶各部件的功能,对船舶的兴趣愈发浓厚。
活动最后一天,实践队员开展“制作动力船与下水实验”课程。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孩子们利用环保材料组装动力船,从安装电池、调试螺旋桨到测试浮力,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专注与思考。随后,动力船下水环节在时间对购买的“充气水池”中举行,看着自己制作的小船借助动力在水面平稳航行,小朋友们兴奋地拍手欢呼,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
“青力青为,共建美丽新村”社会实践队队员们通过趣味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孩子们能理解、能参与的实践活动,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同时,更在心中播下了探索未知、热爱科学的种子。后续,实践团队将继续深化校地合作,让更多学生感受船舶魅力,科学魅力,助力素质教育落地生根。
(图:杨晟杰 文:陈浩男 编辑:陈纪元 审核:李春梅)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