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院新闻

【和谐导学故事(15)】严谨光阴,温暖同行——孙亮教授团队故事

发布日期:2024-04-19

编者按:点滴导学情,“研”途师生行。为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促进和谐导学关系建设,在学院内营造良好的导学氛围,学院推出“和谐导学故事”专栏,通过研究生与导师间的点滴故事展示船海能动学院研究生导学团队和谐奋进的文化氛围,以及团队胸怀中国梦、永远跟党走的报国情怀。

导师简介:孙亮,男,出生于1978年9月,博士,武汉理工大学船海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第十届船舶力学委员会海洋浮式结构物与新能源装备学组成员。长期从事波浪与结构物相互作用、海上风能与波浪能利用、流固耦合理论和分析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英国工程与自然科学研究理事会(EPSRC)、欧盟委员会等资助的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主讲课程:港口规划与布置;水运工程施工;水运工程经济与管理。

团队教育理念:

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图1 孙亮教授与实验室成员合影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孙老师的办公室在学院一楼最里间,安静、明亮又宽敞。这间办公室承载着我许多回忆,我与孙老师的第一次见面也是在这间办公室,并有幸在这里成为了孙老师在理工大学带的第一个研究生。与老师的第一次见面已然是五年前,但当时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孙老师说,每周一早上十点,我们有一次会面,交流一下上周学习情况和本周学习计划。从此以后,除了特殊情况,孙老师每周都会准时准点地为我们开早会。参会的人也逐渐增加,从18年4月只有我一个人,到19年9月增加到三个人。根据每个同学不同的学习计划、研究方向,孙老师会因材施教,给予非常严谨、认真的学习指导。记得刚入学时,我对软件的使用几乎没有基础,孙老师亲自指导了流体软件OpenFOAM的使用方法,也为我之后的软件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孙老师经常会和我们强调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毕业是读硕士研究生的基本要求,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优秀的学习能力是一个人价值的体现,是进入工作岗位的必备技能,是适应知识高速更新的唯一方法;孙老师也会经常告诫我们努力的重要性,只有投入精力和时间才会在学习上有所进步,有所突破。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能够成为孙老师的学生,成为117工作室的一员,我感到非常荣幸并心怀感恩。感谢这来之不易的研究生学习时光,让我在知识的认知方面有了很多进步、对未来有了更丰富的期许。希望我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能够更上一层楼。

——2018级研究生 那鑫宇

严于己,而后勤于学生

春风画雨,润物无声”,孙老师以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为指导,将其融入到科研工作的各个方面,对我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对学生的每篇论文都进行仔细修改,不论是文章结构还是每一个标点,孙老师都会认真对待。这种严谨态度体现在他对论文中存在问题的批改上,有时候批注密密麻麻充满了文章的侧边。每次开组会进行PPT汇报时,孙老师都会很认真地倾听我们的口语表述,并对PPT中的文字进行纠正,指出我们表述不科学的部分,耐心地教我们修改。随着孙老师一次又一次细心地指导,让我们逐渐形成了严谨、科学的学术态度和作风。

兢兢业业,诲人不倦”,孙老师每周都会与每位同学进行半个小时的谈话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研究进展情况,耐心倾听学生在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并给学生进行细致地指导,由于我们谈话会占用孙老师白天的时间,所以经常可以看到孙老师晚上和周末还在办公室加班。我依然清楚地记得孙老师为了修改师兄师姐提交上来的毕业论文,从早上八点一直修改到晚上两点多才回家,第二天依然7点半就来到办公室进行工作了。孙老师经常提倡我们劳逸结合,注意身体健康,但是他自己是我们团队中最忙最累的。

图2 孙亮教授在办公室工作

良师益友,和蔼可亲”,记得当时疫情的时候,由于疫情严重学校封闭,学生只能待在宿舍里面,孙老师不仅关心询问学生的身体状况,给我们送来许多感冒药,还主动报名成为志愿者为学生送去一日三餐。同时孙老师还会经常性地组织聚餐并在节日当天给我们送来小礼物,让我们在佳节来临时,远离家乡也能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

多年来,在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团队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毕业生,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出彩,纵使他们已经离开船海能动学院,但是与我们的情谊依然不断。孙老师每年都会邀请毕业的学生来参加我们的聚餐,同时大家也通过微信群保持线上的沟通。无论是生活中的困难还是事业上的进步,孙老师总是给予帮助和认可,始终关注着我们的成长和进步。

——2022级研究生王春正

良师益友

这是我在武汉理工的第七个年头,也是我跟随孙老师学习的第六年。每当回想起这些岁月,我总会感慨万分,仿佛时光就在指缝间轻轻滑过。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偶然在班群里看到一条消息,说有一位老师正在招募对创新创业活动感兴趣的同学。那时的我刚从海洋工程大类分流至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和不安。然而我并不愿随波逐流,虚度光阴,于是联系了孙老师。

我还记得,第一次见面时孙老师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严谨而认真的。他一丝不苟地组织了系里的老师对我们进行了面试,并没有因为我们是一群本科生而随意对待。面试的氛围并不紧张,反而有些轻松。我们都顺利地通过了面试。在面试快结束时,孙老师对我们说:“大家加入进来都是抱着一个学习的心态,我对大家也不会有强制的任务安排,我们是一个兴趣小组,希望大家都能凭自己的兴趣主动去学习。”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从那时起,我们开始了每周的汇报活动。大家可以自由地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成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孙老师总是给予我们耐心的指导和鼓励。无论是软件上的问题还是学术上的困惑,孙老师总是能够给予我们及时且有效的帮助。他的指导方式非常灵活,总是能够根据我们的需求和兴趣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也激发了我们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我对孙老师的印象也由最初的严肃逐渐转变为和善和亲近。

保研后,我决定继续留在本校跟随孙老师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孙老师的了解也逐渐加深。我发现他不仅是一位有着先进理念的导师,还是一位关心学生生活的良师益友。孙老师经常对我们说:“读研是半工作半学习状态,读研时就要培养工作能力。”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成为了我读研期间的学习信条。

图3 参加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合影

孙老师每周都会和我们实验室的同学进行谈话,在谈话会的期间,孙老师会和我们聊到学习、生活、时事等各个方面。他时而解答我们在科研上的疑难杂症,时而关心我们的住宿和生活条件,时而与我们分享他对时事的看法。他的智慧和博学总是让我感到惊叹和钦佩。每一次的聆听和交流,都让我感受到孙老师的智慧和博学。他的话语总是能够引发我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启发我的灵感。在与孙老师的交流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他常常告诫我们要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鼓励我们要勇于尝试和面对失败。他还教给我们如何有效地管理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平衡学习和生活。

回顾我在武汉理工的这六年时光,我非常感谢孙老师的悉心指导和支持。他的言传身教、严谨治学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我。我相信这些经历和收获将对我未来的职业生涯和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2021级研究生 张虎


导师团队访谈

受访导师:孙亮,教授,硕士生导师

问:您如何理解“研究生导师不仅仅是学术科研的指导者,更应该是研究生的思想引导者和人生导师”这句话?

答:研究生导师不仅是学术科研的指导者,更是思想引导者和人生导师。他们需具备深厚的学术造诣和科研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价值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导师应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助力学生走向成功的人生道路。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每位导师的责任,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问:您认为研究生应如何利用好课余时间,来增强自己的学术科研能力?

答:一是阅读文献: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相关领域的学术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前沿成果。通过阅读文献,可以拓宽视野,掌握学科前沿知识,为学术研究打下基础。二是参加学术会议:参加学术会议是了解学术前沿、拓宽视野的好途径。通过参加会议,可以结交同行,了解研究动态,拓展人脉资源。三是参与科研项目: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子心声

孙老师在学术领域有着很高的成就和威望,他以身作则,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孙老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对学术的热爱和执着,看到了对科研工作的敬业和专注。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孙老师为我提供了很多帮助和支持,包括在学术上的指导、生活上的关心和职业规划的建议等,在孙老师的指导下,我获得了很多的学术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且能够在研究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2023级硕士研究生 李超硕

孙老师是一位对学生要求严格,但充满关怀和耐心的导师。他时常督促我们深入细致地学习,不厌其烦地指导我们进行课题研究,逐字逐句地提出修改意见。作为一位繁忙的学者,孙老师每天都要处理各种学术和行政事务,但仍然会抽出宝贵的时间和我们每周进行谈话交流,亲自指导我们的科研工作和论文写作。在孙老师的榜样引领下,我深信,只有在刻苦努力中才能追求真知,只有在不懈奋斗中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2022级硕士研究生 王春正

作为孙老师的学生,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的认真负责和高尚品质。他不仅对我们的学术进展严格要求,更关注我们的个人成长和发展。孙老师总是以身作则,他的勤奋和专注精神激励着我们不断进取。他不仅传授我们科研知识,还经常与我们分享他的人生经验和智慧,使我们受益匪浅。我非常感谢孙老师对我的指导和帮助,他是我学术道路上的重要导师,也是我人生道路上的榜样。

——2021级硕士研究生 张虎

(供稿:孙亮教授团队 编辑:胡智昊,汪文琪 审核:李春梅)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