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进

发布日期:2017-02-17



姓 名

甘 进

出生年月

198202

性 别

职 称

教 授

邮 箱

ganjin@whut.edu.cn

/博导

硕导&博导

联系电话

15072366677

研究领域

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安全与可靠性

船体结构疲劳强度评估与增延寿技术

船体结构健康状态智能监测与评估技术

大型结构水下检测技术与装备研发

个人简介

甘进,武汉理工大学船海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海洋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理工大学青年拔尖人才,武汉理工大学一流学科引领项目“绿色智能江海直达船舶技术与产业化”青年骨干,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访问学者,国家大坝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客座专家;兼任武汉长江航道救助打捞局-武汉理工大学水下检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深之蓝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先进水下检测装备研发中心主任,武汉理工大学船海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水上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研究所主任,中交船舶与桥梁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工程师。

曾多次获得武汉理工大学“师德先进个人”及“优秀班主任”称号;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创业项目和比赛并多次获奖,其中包括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湖北省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获特等奖3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等20余项。

长期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安全性与可靠性方面的研究,其中包括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疲劳强度评估与增延寿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智能健康监测技术(智能船体)、江海直达船及大型邮轮结构安全性评估技术、水下结构物检测与安全评估技术、柔性结构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技术、海上风电工程施工安装关键技术、海上沉船(物)打捞的关键力学问题以及海洋工程结构模型试验与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3项,参与国家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国防科研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主持和参与企业委托及军工横向项目2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成果转化3项),完成江海直达船舶系列专著丛书1部,获湖北省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及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各1项。

教育经历

2007/09-2012/06,武汉理工大学,海洋工程结构专业,博士

2004/09-2007/06,武汉理工大学,工程力学专业,硕士

2000/09-2004/06,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学士

工作经历

2022/09-今,武汉理工大学,船海能动学院海洋工程系,教授,博导

2021/07-2022/09,武汉理工大学,船海能动学院海洋工程系,副教授,博导

2021/03-今,深之蓝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先进水下检测装备研发中心,主任

2020/11-今,国家大坝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客座专家

2019/11-今,武汉长江航道救助打捞局-武汉理工大学水下检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2018/12-2019/12,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访问学者

2016/09-2021/06,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海洋工程系,副教授,硕导

2012/09-2016/09,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海洋工程系,讲师

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两级交变载荷下船体节点疲劳损伤规律研究》和《高低频复合载荷下船体节点疲劳损伤机理与寿命预测方法研究》

主持国家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子题《宽扁肥大型江海直达船结构疲劳评估》和《高技术远洋客船开敞区域振动预报与分析研究》

参与国家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江海直达节能环保集装箱船示范船开发》、《江海直达多用途船换代开发》、《目标船异型及新型结构设计技术研究》、《高技术远洋客船振动噪声控制技术研究 》和《中型邮轮设计建造关键技术研究》等;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题《港珠澳大桥长大管节海上寄放、浮运和沉放施工试验》;参与国家国防科技项目和军工科研项目10余项

主持科研项目《典型节点疲劳强度试验及船体结构疲劳寿命评估》、《基于典型载荷环境的船体结构健康状态缩比模型试验》、《基于IFEM的船体典型结构应变场重构及验证技术研究》、《基于模型试验及数值仿真的海洋工程结构极限强度评估方法研究》、《先进水下检测技术与装备研究》、《大跨度刚柔组合浮式栈桥设计及其关键技术研究》、《长江三峡库区沉船(物)吊船打捞关键技术研究》、《水面光伏电站研发》、《大比例复杂结构模型激振响应测试试验》、《柔性浮式防涌浪装置研发》和《一种浮式柔性囊体-格栅组合型消波减流装备》等

代表性论文

及著作

·Effect of high-low frequency superimposed loading on the fatigue crack propagation of longi-web connection joi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 Volume 163, 2022,107043 (SCI收录)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fatigue damage of designed T-type specimen with high-low frequency superimposed load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 Volume 143 , 2021, 105985. (SCI收录)

·Fatigue damage of designed T-type specimen under different proportion repeating Two-Step variable amplitude loads, 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 Volume 221, 2019, 106684, (SCI收录)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on the collapse behaviour of box type hull girder subjected to cyclic ultimate bending moment, Thin-Walled Structures, Volume 175, 2022, 109204 (SCI收录)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detailed buckling process of similar stiffened panels subjected to in-plane compressive load, Thin-Walled Structures,Volume 148, 2020, 106620. (SCI收录)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ies on Bending and Failure Behaviour of Inflated Composite Fabric Membranes for Marine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3, 11: 800. (SCI收录)

·Bending and Wrinkling Behaviours of Polyester Fabric Membrane Structures under Inflation,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xtiles, 2022, Vol. 0(0) 1–27. (SCI收录)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analysis of the ultimat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double-deck structures with a large opening, Ships and Offshore Structures, 2022. (SCI收录)

·Experimental and analytical investigation of fatigue crack propagation of T-welded joints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boundary condition. Fatigue & Fracture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 Structures. 2017, 40(6): 894-908. (SCI收录)

·Fatigue Characteristic of Designed T-Type Specimen under Two-Step Repeating Variable Amplitude Load with Low-Amplitude Load below the Fatigue Limit,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1, 9: 107. (SCI收录)

·The Effects of Shot Distance and Impact Sequence on the Residual Stress Field in Shot Peening Finite Element Model. Metals. 2021, 11: 462. (SCI收录)

·Small-Scale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Fatigue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Ship Hatch Corner with Shot Peening Treatments by Considering Residual Stress Relaxation,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1, 9: 419. (SCI收录)

·The effect of shot peening on fatigue life of Q345D T-welded joint,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2016.11.0112674~82. (SCI收录)

·循环载荷下大开口箱型梁弯曲极限强度试验研究,中国造船,202303期:1-12页(EI收录)

·基于流体腔方法的海上充气膜结构抗弯承载性能研究,中国造船,202303期:13-22页(EI收录)

·考虑通风条件影响的横贯浸水装置模型试验研究,中国造船,202304期:16-27页(EI收录)

·大型邮轮开孔高腹板板架结构屈曲特性研究,中国造船,202204期:15-23页(EI收录)

·大型邮轮偏心支柱结构极限承载力研究,中国造船,202103期:28-39页(EI收录)

·含缺陷船体纵骨节点疲劳裂纹扩展寿命评估,中国造船,202001期:29-40页(EI收录)

·切口节点疲劳试验及损伤演化仿真研究,船舶力学,201810期:1249-1256页(EI收录)

·一种特殊动力吸振器阻抑结构声传递特性分析.振动与冲击, 2016, 35(10):218-224. (EI收录)

·Study on wave load prediction and fatigue damage analysis of river-sea-going ship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ffshore Mechanics and Arctic Engineering - OMAE2018.EI收录)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inflatable fabric beams of floating composite causewayOMAE2018.EI收录)

·Experimental Study on Fatigue Characteristics of Typical Welded Joints of River-Sea-Going Ship, ISOPE2017.EI收录)

·Experimental Study on Fatigue Characteristics of T-welded Joint under Repeating Two-step Load, ISOPE2017.EI收录)

·A multi-purpose offshore operation plat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ea-crossing bridge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v 178-181, p 2294-2298, 2012. EI收录)

·邮轮典型开孔高腹板板架结构极限强度分析,中国舰船研究,20215期,第16卷:181-188页.

·管路激励下邮轮典型板架结构的声振特性,船舶工程,20225期,第44卷:27-3289页.

·基于雨流计数法的高低频复合疲劳试验研究,船舶工程,201810期,第40卷:27-34页.

·两级交变载荷下船体结构典型节点疲劳试验研究,船舶工程,20198期,第41卷:15-19页.

·工程结构物水下检测技术及其应用,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4503):P499-506

·变历程两级交变载荷下切口试件疲劳试验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44(02)P244-249

·激光喷丸强化高强钢Q345B残余应力分布特性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943(05)P882-885892.

·V形柔性浮式防波堤消波特性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21,45(01):76-81.

·水面光伏浮体结构安全性评估方法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842(04)P631-636

·海上风电打桩船运动响应分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640(05)P830~833.

·宽扁肥大型江海直达船疲劳损伤精细化评估方法,发明专利:ZL202011561050.9

·江海直达船的舱口角隅结构,发明专利:ZL202011512313.7

·江海直达船水下检测系统,发明专利:ZL202110063327.3

·一种自动展开式浮桥单元,发明专利:ZL202210053133.X

·一种气撑式刚柔组合轻型折叠浮桥,发明专利:ZL202110988485.X

·一种海上风电场钢管桩浮运装置,发明专利:ZL201510151171.9(已转化)

·一种气囊式智能助浮救援潜器,发明专利:ZL201610338177.1

·一种钢管桩多功能施工辅助船结构,发明专利:ZL201510487589.7

·一种预浮力插接式柔性浮桥,发明专利:ZL201710771515.5

·一种水上多用途刚柔组合式浮箱模块,发明专利:ZL201711158739.5

·一种用于浮桥模块连接的缓冲连接器,发明专利:ZL201710889913.7

·船用水下检测支架结构及其操作方法,发明专利:ZL201810539674.7

·旋转扰流式防波堤及其防波浮体单元,发明专利:ZL201811615269.5

·自动升降式桥梁桩基水下检修装置,发明专利:ZL201811615283.5

·混凝土锚碇现浇筑工艺方法及浮式结构物,发明专利:ZL201910016226.3(已转化)

所获奖励

2019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

2021年度武汉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22年度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国际交流

与合作

与布里斯托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欧洲知名大学建立有长期合作

招生专业

硕士研究生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硕),水利工程(学硕)

机械工程(专硕),土木水利(专硕)

博士研究生

船舶与海洋工程

毕业生

主要去向

中国船舶集团第701/712/719研究所、中国船级社、中核集团、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铁科工集团、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国家开发银行、继续攻读博士等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